立冬时节话养生:为啥要喝羊肉汤?
中新网北京11月7日电(记者 上官云)“细雨生寒未有霜,立冬庭前木叶半青黄。时节生为啥喝”立冬,话养是羊肉冬季的第一个节气。它的立冬到来,意味着万物进入休养、时节生为啥喝收藏状态。话养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,羊肉围绕这一节气,立冬形成了诸多有趣的时节生为啥喝民俗。比如立冬要吃饺子,话养一来改善生活,羊肉二来因为此时恰好是立冬秋冬相交;在古代,冬天“围炉暖酒”也比较流行。时节生为啥喝 休养生息 万物收藏 立冬是话养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。古人将立冬分为三候:“一候水始冰;二候地始冻;三候雉入大水为蜃。”形象地展现了此时的气候特点。 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联盟秘书长唐志强介绍,从天气方面看,此时往往气温降幅比较大,对黄河中下游地区来说,立冬意味着入冬。 “在甲骨文里,‘冬’字像是一段绳子的两头都打了一个结,有‘终了’的意思,此时全国秋收基本完成,粮食入仓,动物也需要避寒了。”他说。 “冬,终也,万物收藏也。”秋去冬来,立冬意味着万物开始进入休养、收藏的状态。此时树叶随风飘落,秋意尚未完全消退,初冬的景色已缓缓在天地间铺陈开来。 唐志强提到,平时农事活动繁忙,到秋季迎来了大丰收,冬天农活不太多,是享受丰收的季节,人们修补房屋、注重保暖,准备迎接寒冷的冬天,也为来年生机勃勃的春天做准备。 囤菜腌菜 围炉暖酒 立冬与立春、立夏、立秋合称“四立”,在古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。 “在古代,有‘迎冬’仪式,有的地方有祭祖、饮宴等风俗。”唐志强认为,很多围绕立冬节气诞生的民俗,其实都是在提醒人们积极做好准备,顺应天时,安然度过冬季。 他举例道,比如在立冬前后,北方很多人家要囤积大白菜等耐储存的蔬菜,以备冬季所需。或者是将蔬菜腌制好,冬天吃一点,也可以换换口味。在南方,还有立冬时酿酒的风俗。 “冻笔新诗懒写,寒炉美酒时温。”唐志强说,冬天的闲暇时间相对多一些,此时在古代,“围炉暖酒”比较流行,大诗人李白就写过在冬季饮酒的情况。立冬也是冬学开学的日子。 立冬进补,吃什么? 俗话说“立冬补冬,补嘴空”,从养生角度来说,古人很注重在立冬前后进补,以抵御严寒。 “羊肉适宜温补,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,能够促进血液循环,对身体有好处。这个时候,也有很多人喜欢吃涮羊肉。”唐志强说,咸肉菜饭也是此时颇受喜爱的美食。 说到节令美食,很多时候都少不了饺子。“立冬不端饺子碗,冻掉耳朵没人管”,在唐志强看来,立冬吃饺子有改善生活的意思,而且此时是秋冬之交,吃饺子正好应景。 “南方糯米丰收,糯米比普通大米热值更高,人们将其加工做成糍粑之类,或者是做一些糕点,加上栗子、红枣等干果,好吃又营养丰富,很适合冬季滋补身体。”他说。 总体说来,无论是吃羊肉还是吃饺子等等,目的都是为身体补充能量,提高人体抗寒耐冻的能力。唐志强提醒,立冬时节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,顺天应时,尽量做到早睡不熬夜。(完)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湖北傩面匠人:刀笔刻“春秋” 匠心守“傩魂”
- 华裔青年企业家相聚上海 探“人工智能+”新路径
- 创新岭南文化表达 舞剧《醒·狮》斩获文华剧目奖
- 第一届“中华杯”泰南乒乓球比赛成功举办
- (粤港澳全运会)“中华体育精神颂”十五运站中国体育文化展启幕
- 内蒙古艺术学院《北疆沃野》奏响“春华秋实”开篇乐章
- 【民生调查局】起底“神贴”骗局:2元膏贴摇身变“国际名牌”
- 文化观察:“哲学王子”王德峰眼中,阳明文化有何当代价值?
- 湖北傩面匠人:刀笔刻“春秋” 匠心守“傩魂”
- “青春华章·青知讲说人”青春分享会在京举行
- AI时代,互联网要变得“会思考”
- 中新网评:餐饮连锁企业不能只数钱不担责
- 《王牌对王牌9》:见证王牌“地契”最终归属
- 绾青丝着唐装、走进书中美景……传统文化生动“破圈”撬动消费澎湃活力
- (侨乡新貌)香料搭桥 海内外客商广西玉林觅商机
- 中国驻伊朗大使馆提醒中国公民加强安全防范
- 立冬时节话养生:为啥要喝羊肉汤?
- 养老理财扩容如何影响你我
- 意大利一华人险些遭抢劫 华媒提醒侨胞提高警惕
- 北京京剧院新编京剧《齐白石》摘得第十八届文华奖
- 搜索
-
- 友情链接
-